学校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校园广角 > 学校新闻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时间:2016-08-24 09:56:32来源: 作者:点击: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送审稿)
 
 
 
 
 
 
项目名称:湖南省湘乡市机动车驾驶人考场建设项目
建设单位:        湖南金胜实业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201608
国家环境保护部制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
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
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
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
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
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
6.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
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
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湖南省湘乡市机动车驾驶人考场建设项目
建设单位
湖南金胜实业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
郭俊
联系人
郭浩天
通讯地址
湘乡市泉塘镇繁育村
联系电话
13973201698
传真
 
邮政编码
411400
建设地点
湘乡市泉塘镇繁育村
立项审批部门
 
批准文号
 
建设性质
新建改扩建技改
行业类别
及代码
F8294教育辅助服务
占地面积
(平方米)
16667
绿化面积
(平方米)
2500m2
总投资
(万元)
1500
其中:环保投资(万元)
65
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
4.33%
评价经费
(万元)
 
预期投产日期
20176
工程内容及规模:
1项目背景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民用汽车保有量将持续增长,汽车驾驶技术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更是人民生活的一种基本技能,驾驶培训需求将不断攀升,给驾培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目前,湘乡市内的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学校每年培训学员1万多名,这些学员均要远赴湘潭参加3次以上考试,目前只有科目一考试设在湘乡交警大队进行,科目二和科目三的考点设在湘潭,这对于驾考学员而言,不仅耗费大量钱财和时间,往返也极为不利,最为严峻的是整个湘潭地区目前只有一个全科目考点,而全市每年参加考试的学员达6万人,因此,每年分配给各县市参加考试的名额远远不能满足已培训学员的需要。
湖南金胜实业有限公司拟投资1500万元于湘乡市泉塘镇繁育村建设湖南省湘乡市机动车驾驶人考场建设项目。项目建成后,将为湘乡市和周边县市区提供驾驶人科目二考试以及练车场所。随着项目的建设,在服务人民群众、提高湘乡市交警工作效率、推动规范化建设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也为驾驶人提供良好的考试环境。
经对照《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正),本项目不
属于限制类或淘汰类项目,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湘乡市城乡规划局出具本项目的选址意见并且湘乡市人民政府针对本项目进行了复函,项目选址符合规划要求(见附件2、附件3)。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5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湖南金胜实业有限公司委托河北奇正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我单位委派技术人员对建设地进行了现场踏勘,在现场调查及相关资料收集分析基础上,编制了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2、建设地点
项目位于湘乡市泉塘镇繁育村,占地中心地理坐标为27°44'41.07"北纬、112°30'2.27"东经。项目东侧为荒地;南侧为湘潭市万泰贸易;西侧为液化气站;北侧为荒地。项目东20m为雷佰塘居民顶啊,东125m为大塘冲居民点,东北205m为鹤塘居民点,西南66m为万家冲居民点,西南210m为钟家大山居民点,南205m为莲花塘居民点,西北200m为燕山居民点,西100m为北干渠。项目地理位置见附图1,周边关系见附图2
3、项目占地
项目总占地面积16667m2,其中绿化面积2500m2。项目选址用地符合湘乡市用地要求,湘乡市国土资源局及湘乡市政府同意项目用地,具体见附件。
4、项目投资及环保投资
项目总投资150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65万元,占总投资的4.33%
5建设内容及规模
主要建设内容分为考试道路,红外线考场以及房屋建筑三部分,其中:考试道路为宽7m20cm厚水泥路面;红外线考场,面积为12000m2,场地进行20cm厚水泥硬化;房屋建筑为单层砖砼结构,总建筑面积为600m2,并购置相应的汽车驾考设备、设施,以及办公用具及空调等。
 
 
 
 
 
 
1-1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及经济技术指标
序号
项目
单位
规模
备注
1
项目总用地面积
m2
16650
 
2
总建筑面积
m2
600
 
其中
3
考试道路及停车场
m2
1500
 
4
红外线考场
m2
12000
20cm厚水泥硬化
5
考务大楼
考试管理中心
m2
170
砖砼结构
6
候车厅
m2
135
7
办公区
m2
175
8
汽车中心
m2
120
砖砼结构
6、总平面布置
项目平面布置的设计充分利用项目地形,合理布局。本项目为不规则的四边形,项目根据科目二考试分别布置四个考试场所,内设置坡道定点停车、S曲线行驶、直角转弯、侧方位停车、倒车入库等培训基础设施,同时建立完善的驾校考试系统,项目总平面布置合理。项目平面布置图见附图3
7、项目原辅材料
本项目总建筑面积为600m2,项目施工期所用原辅材料见下表。
1-2   原辅材料一览表
序号
名称
用量
来源
1
商品混凝土
994t
湘乡
2
水泥
204t
湘乡
3
环保砖
4290块
湘乡
8、项目设备
 项目施工期的设备清单如下表1-3,营运期所需设备如表1-4
   1-3   设备清单一览表
序号
名称
数量
来源
1
推土机
1台
施工队自带
2
装卸机
1台
3
挖掘机
1台
4
振捣机
1台
5
电焊机
1台
6
卡车
1台
1-4    项目营运期主要设备一览表
序号
名称
数量
来源
1
教练车
40辆
湖南
2
电脑
5台
湖南
9、公用工程
1)给水:项目用水由区域市政供水系统,可满足厂区内日常用水需求。
2)排水:根据建设方提供的资料,本项目区域无污水厂,项目生活污水经处理达到农田灌溉水作标准后回用,不外排。
3)供电:项目区用电主要为职工生活用电及场区照明用电,由区域供电,能满足本项目需求。
10、劳动定员与工作制度
项目劳动定员40人,工作时间为8小时制,全年工作260天。
11、项目实施进度
项目目前处于前期工作阶段,现场为空地,未动工建设,建设单位计划20176月建成投入使用。
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本项目为新建项目,拟建地现为荒地,无与本项目有关的污染源。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
1、地理位置
湘乡市隶属湘潭市,位于湖南省中部偏东的涟水中游,西起111°59'40"E、东至11°38'55"E,南起27°29'2"N、北至28°3'45"N。东邻湘潭、西接娄底、南毗双峰、北界韶山和宁乡。市区东距湘潭市43km,距长沙市100km,距黄花国际机场102km,西距娄底市57km,北距韶山市25km
湘乡市泉塘镇地处湘乡市城西郊,毗邻涟水河,地势平坦。S312道湘棋公路,潭邵高速公路贯穿全镇,交通便捷,信息灵通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全镇辖47个村,565个村民组,土地面积9680公顷,其中耕地面积3081.6公顷,总户数14169户,总人口4.97万。
本项目位于湖南省湘乡市泉塘镇繁育村,场地中心地理坐标为27°44'41.07"北纬、112°30'2.27"东经,详见附图1
2、气候、气象
湘乡市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暖湿气候区,光热充足,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丰沛。历年平均气温17.3,极端最高气温40.2,极端最低气温-11.0,历年平均降雨量1308.0mm,最大月平均降雨量210.2mm,最小月平均降雨量43.3mm。全年降水集中于春夏雨季(3~8月),历年春夏雨季平均降水量为925.9mm,占全年总量70%4~6月更为集中,占全年总量45%,为易发洪涝期,全年平均降水日数为152天。
该地区常年主导风向北北西风,频率为16.6%,北风平均风速4.1m/s;夏季以南风、西风为主,频率为5.0%,南风平均风速3.13m/s,西风平均风速2.26m/s;冬季以北风为主,东北风次之(频率为6.1%),全年平年均风速2.4m/s;平均静风频率为16.7%。在秋冬季寒潮过后的晴朗夜晚,低层大气中有明显的逆温层出现。年平均气压1010hpa,年平均蒸发量1350mm,平均冰冻厚2.5mm。总的气候特征是气温多变,寒潮频繁,热量集中,雨量充沛,季节明显。
3、地形、地质、地貌
湘乡市属华南湘赣丘陵区,处于湘中丘岗向湘江河谷平原的过渡带,为雪峰山东北余脉和北端余脉所夹持。西部和南部较高峻,东部和北部较平缓。其地貌特征是一个以岗平为主,山丘次之的地貌格局。地面标高一般为黄海高程47~62m,沿涟水河附近稍低,两岸有丘陵起伏。
湘乡有文字纪录的地震共5次,其震级和烈度均不大,损失轻微。区内地震主要是以小震形式释放能量。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显示,区内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小于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值为0.35S,评估区地震烈度相当于Ⅵ度(小于Ⅵ度)。区内未发现地震遗迹,地震对工程建设危害不大。
项目位于湘乡市,地貌单元属河流侵蚀堆积地貌。原始地形起伏不大,地形比较平坦。场区所颁布的地层表层为第四系全新统杂填土,其下粉质粘土和圆砾;之后为白垩系戴家坪组强风化岩、中风化岩。
4、水文
湘乡市主要水系为涟水,涟水是湘江一级支流。涟水最大年径流量为61.43亿m3,最少年径流量16.80亿m3。涟水发源于新邵县观音山和新化县渣渡上游,全长239km,总流域面积7098km2,涟水干流在湘乡境内总长97km,分为两段:上游由涟源市的白露湾入境至工农电厂坝前再至双峰,长31km,为水府庙水库库区;下段在苏坡乡的观贤由双峰入境到新研乡的文家滩进入湘潭县,河曲发育,长66km。涟水最大流量7100m3/s,最小流量0.14m3/s。平均水位42.31m,最高水位50.44m,最低水位41.28m。平均输沙率39.2kg/s,最大64.9kg/s,最小6.84kg/s。平均水温18.6,枯水期一般出现在12月至次年2月。
北干渠全长155.5km,其中自蒿子坪经朱津渡跨越涟水至湘乡顺塘桥长21km,输入流量约32m3/s,从顺塘桥再左、右导出“三湘分流”;左干渠由此往北伸延到宁乡陶家冲,全长36.4km,引入流量约12 m3/s,灌溉湘潭、宁乡、望城1.3万多公顷农田,其中在银田寺附近的“韶山银河”渡槽进口处,分出韶山分渠,把水提送到韶山冲,又在宁乡东南通过“靳上骑涟”渡槽,把水引到花明楼一带,右干渠从“三湘分流”往东伸至湘潭县邻近湘江的响水,全长39.2km,输进流量11.46 m3/s,灌溉湘乡、湘潭、望城和湘潭城郊1.3万多公顷农田,其中在湘乡云湖桥建有全长470m的“云湖天河”大渡槽,跨越湘潭至楠竹山的公路和铁路,车船交相奔驰。
5、自然资源
陆生植物
项目区域内植物群落为典型中亚热带丘陵性马尾松群落,其自然植被主要有壳斗科、樟科、冬青科、山茶科、蔷薇科、芸白科等。森林植被以人工为主,主要植被类型为常绿阔叶林、针叶、阔叶混交林,境内主要树种资源用材林有性马尾松、杉木、樟木、竹类等,经济林主要有茶、油茶、油桐等。经济植物按用途大致分为淀粉植物、油脂类植物、工业植物、药用植物等。
陆生动物
湘乡市共有脊椎动物236种,隶属30目,82科。在236种动物中,鱼类有56种,隶属414科;两栖动物有14种,隶属16科;爬行动物有30种,隶属29科;鸟类有115种,隶属1639科;哺乳动物有21种,隶属714科。
湘乡市境内爬行动物有五步蛇、银环蛇、乌稍蛇、广蛇、眼睛蛇等;鸟类有鸽子、麻雀、猴面鹰、野鸡、竹鸡、斑鸠、喜鹊、啄木鸟、杜鹃、八哥等;哺乳类动物有刺猬、蝙蝠、华南兔、水獭、豪猪、松鼠、黄鼠狼等。东山水闸周边区域的野生陆生动物较少,主要有野兔、黄鼠狼、蜥蜴类、鼠类、蛇类、青蛙、山雀、八哥等。家畜有猪、牛、羊、鸡、鸭、兔等。水闸周边大型野生动物的活动踪迹很少,无珍稀野生动物存在。
水生生物
项目所在涟水段的鱼类有41种,隶属于7138亚科36属。其中鲤形目是一个较大的群体,有48亚科2732种,占整个鱼类品种的78%。鲤形目中鲤科鱼类占首位,分8亚科2328种,在整个鲤形目中占87.5 %。在整个鱼类品种中经济价值较大的主要有:青、草、鲫、鲢、鲤、鳙、泥鳅、花鳅、黄鳝、鲶鱼等。另外水生生物还有虾类、田螺,两栖类如各种蛙类、乌龟等。项目区域内未发现国家重点保护水生动物,无集中的鱼类产卵场、越冬场和索饵场。
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
1行政区划、人口 
湘乡市现设4个城区办事处,分别是桑梅路办事处、望春门办事处、昆仑桥办事处、东山办事处;18个乡镇办事处,分别为龙洞镇、东郊乡、梅桥镇、中沙镇、虞唐镇、栗山镇、山枣镇、毛田镇、棋梓镇、潭市镇、泉塘镇、壶天镇、翻江镇、月山镇、金薮乡、金石镇、白田镇、龙洞镇。总面积1975平方公里。2014年全市年末总人口为92.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9.02万人。总人口中,全年出生人口13667人,出生率为14.71‰;死亡人口5359人,死亡率为5.7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94‰
2经济
2014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为299.56亿元,同比增长11.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0.46亿元,同比增长5.2%;第二产业增加值158.54亿元,同比增长13%;第三产业增加值90.56亿元,同比增长12%。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9%,占GDP的比重为16.8%;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9.8%,占GDP的比重为52.9%;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2.3%,占GDP的比重为30.3%
3交通
2014年,完成市级农村公路建设220公里、省连通工程139.6公里,改造农村公路危桥18座。全市503个行政村的客运(公交)班线通达率为98.6%。沪昆高铁及长韶娄高速公路湘乡段、水府连接线及水府收费站、车站南路一期建成通车,湘壶线桃中段和湘棋线(S312)基础工作基本完成
4、文教、卫生
2014年,全市共有基础教育学校390所,在校学生99726人,教职工7599人;其中普通高中10所,招生5046人,在校生15193人,毕业生5065人,教职工717人;初中49所,招生7281人,在校生23108人,毕业生7958人,教职工1229人。小学161所,招生6978人,在校生44427人,毕业生7633人,教职工2873人。幼儿园169所,在园幼儿 16988人,教职工1284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10人,教师5人。
2014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达22.21亿元,同比增长32.5%,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41%。全市文化产业总量持续扩大,2014年底共有文化产业法人单位226家,比上年增加46家;其中四上法人单位28家,四下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198家。文化产业法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5.94亿元,同比增长33.4%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年末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794个,其中医院10个,乡镇卫生院1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个。卫生技术人员2943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539人,注册护士844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3526张,其中医院2678张,乡镇卫生院807张。
5、文物古迹
湘乡市辖区内有水府庙、云门寺、湘乡文庙、东台山等风景名胜区。
项目所在地周边无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名胜古迹、温泉、疗养区以及重要的政治文化设施、文物古迹等敏感保护目标。
 

环境质量状况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
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
建设单位委托湖南永蓝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对拟建地进行了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
1)监测因子及监测布点:
3-1    环境空气监测点
序号
监测点名称
方位
与本项目距离(m)
G1
1#上风向
东北面
100
G2
2#下风向
西南面
200
2)监测项目:
TSPPM10SO2NO2、非甲烷总烃
3)监测时间与频次:
2016815~2016817日,连续监测3天。
4)监测分析方法:
按《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要求进行。
5)评价标准:
TSPPM10SO2NO2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非甲烷总烃参照《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详解》
6)监测结果统计:
环境空气现状监测及评价结果见表3-2
3-2   环境空气现状监测及评价结果                 单位:μg/m3
点位
评价内容
TSP
PM10
SO2
NO2
NMHC
G1
小时浓度
浓度范围
/
/
13~20
17~23
ND
标准值
/
/
500
200
2000
标准指
/
/
0.026~0.040
0.085~0.115
0.010
超标率(%)
/
/
0
0
0
最大超标倍数
/
/
0
0
0
24小时平均浓度
浓度范围
112~130
50~60
18~22
20~25
/
标准值
300
150
150
80
/
标准指数
0.373~0.433
0.333~0.400
0.120~0.147
0.250~0.313
/
超标率(%)
0
0
0
0
/
最大超标倍数
0
0
0
0
/
续表3-2   环境空气现状监测及评价结果                 单位:μg/m3
点位
评价内容
TSP
PM10
SO2
NO2
NMHC
G2
小时浓度
浓度范围
/
/
19~23
21~25
ND
标准值
/
/
500
200
2000
标准指数
/
/
0.038~0.046
0.105~0.125
0.010
超标率(%)
/
/
0
0
0
最大超标倍数
/
/
0
0
0
24小时平均浓度
浓度范围
189~226
117~134
24~27
20~22
/
标准值
300
1
0
150
8
/
标准指数
0.630~0.753
0.780~0.893
0.160~0.180
0.250~0.275
/
超标率(%)
0
0
0
0
/
最大超标倍数
0
0
0
0
/
从上表可知,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空气中评价因子TSPPM10SO2NO2各项监测值浓度均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要求,非甲烷总烃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详解》标准要求,环境空气质量较好。
2、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
建设单位委托湖南永蓝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对项目西100m的北干渠设置监测断面进行了水质检测,水质监测结果如下:
监测布点:W1:场址所在区域雨水入北干渠上游100mW2:场址所在区域雨水入北干渠下游500m
监测因子:pHCODBOD5、氨氮、总磷、石油类。
监测时间及频次
监测时间:2016815~2016817日,连续监测3
监测频次:连续3天,每天1次。
分析及评价方法
水质采样及分析方法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标准执行。评价方法采用标准指数法进行评价。
监测结果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结果见表3-3
 
 
 
 
3-3    地表水现状监测与评价结果
监测地点
监测项目
单位
监测结果
标准限值
超标率
超标倍数
W1
pH
无量纲
7.47
7.30
7.35
6~9
0
0
COD
mg/L
11
10
9
40
0
0
BOD5
mg/L
2.16
2.30
2.25
10
0
0
NH3-N
mg
L
0.619
.586
0.620
2.0
0
0
总磷
mg/L
0.06
0.04
0.06
0.4
0
0
石油类
mg/L
0.01
0.02
0.01
0.05
0
0
W2
pH
无量纲
7.25
7.29
7.28
6~9
0
0
COD
mg/L
14
15
15
40
0
0
BOD5
mg/L
2.34
2.28
2.08
10
0
0
NH3-N
mg/L
0.625
0.630
0.618
2.0
0
0
总磷
mg/L
0.06
0.07
0.07
.4
0
0
石油类
mg/L
0.02
0.01
0.01
0.05
0
0
由表3-3可知,采用超标率、超标倍数法对监测结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监测期间,灌渠各监测因子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Ⅲ类水质标准要求。
3、声环境质量现状
 为了解项目所在区域声环境质量现状,本项目委托湖南永蓝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于2016815日至816日对拟建地四周进行环境现状监测。
1)监测布点:本项目四边界外1m处。
2)监测因子:Leq
3监测单位、时间、频次:2016815816,连续2天,昼夜各1次。
4)监测结果与评价:
3-4    边界噪声现状监测结果                      单位:dB(A)
监测
点位
8月15日
8月16日
评价标准
昼间Laeq
夜间Laeq
昼间Laeq
夜间Laeq
昼间Laeq
夜间Laeq
东边界
58.3
48.3
58.9
48.6
60
50
南边界
58.9
48.9
58.0
48.
60
50
西边界
59.2
49.5
59.1
49.0
60
50
北边界
5
.4
48.6
9.2
48.3
60
50
评价结果表明,项目四周边界昼、夜间噪声现状值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项目区域声环境质量良好。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
本项目主要环境保护目标见表3-4
3-4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类别
保护目标
方位
最近距离
规模
保护级别
大气环境
雷佰塘居民点
20m
13户,约46人
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
大塘冲居民点
125m
19户,约67人
鹤塘居民点
东北
2
5m
26户,约91人
万家冲居民点
西南
66m
16户,约56人
钟家大山居民点
西南
210m
25户,约88人
莲花塘居民点
205m
25户,约88人
燕山居民点
西北
200m
31户,约109人
声环境
雷佰塘居民点
20m
12户,约42人
GB3096-2008中2类标准
大塘冲居民点
125m
12户,约42人
万家冲居民点
西南
66m
11户,约39人
水环境
北干渠
西
100m
小河
GB3838-2002中Ⅲ类标准
    
 
 
 
 
 
 
 
 
 
 
 
评价适用标准
 
1大气: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非甲烷总烃参照《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详解》
2地表水环境:项目西部的北干渠水质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类标准
3噪声:项目所在区域声环境质量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标准。
 
 
 
1废气: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2中二级标准
2废水:项目不设食堂和宿舍,生活污水经处理后用于灌溉执行《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水作标准
3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
4固废:一般固废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及2013年修改单标准;生活垃圾执行《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
 
 
 
 
根据国家对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要求以及本项目的工艺特征和污染物排放的特点,本评价确定建设项目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因子为SO2NOxCODNH3-N四项。
项目生产无需供热,不设燃煤设施。项目不设食堂和宿舍,废水处理后用于农灌。因此,本项目不设置总量控制指标。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1、工艺流程简述(图示)
1.1工艺流程图
本工程环境影响期包括工程施工期和营运期。工程施工期间的基础工程、主体工程、装饰工程、工程验收等建设工序将产生噪声、扬尘、固体废弃物、少量污水和废气等污染物。营运期间产生的污染物包括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机动车尾气、机动车行驶产生的噪声等。
工程施工期和营运期的工艺流程及产污情况图示如下:

扬尘、废水、噪声、建筑垃圾

 
场地平整
基础施工
装修、设施安装
场地选址
施 工 期
营 运 期
科目二考试、练车
汽车尾气、生活污水、汽车行驶噪声、生活垃圾
 

 

 
 
 
 
 
 
 
 
 
 
 

工程施工期和营运期的工艺流程及产污情况简述:项目通过场地选址,道路的平整,进行基础施工,装修、设施的安装,营运期主要为科目二考试,考试过程行驶的机动车将产生汽车尾气,汽车噪声,考试阶段,还将产生教学员的生活废水,生活垃圾等。
主要污染工序
一、施工期工程分析
1、废水
主要来源于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和施工废水。
施工期日均施工人员约30人,施工人员生活用水量按平均每天80L/人计,则生活用水量为2.4m3/d。生活污水的排放量按用水量的80%计算,则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为1.92m3/d,主要污染因子为CODCrBOD5SS等。
施工废水主要来源于工程施工砼浇筑、基坑废水和机械、车辆的冲洗等,砼浇筑和基坑废水废水主要污染物为悬浮物,冲洗废水主要为含有油污的废水。据类比及初步估算,一般施工车辆冲洗废水约500L/辆,每天按10辆计,冲洗废水约5.00m3/d。其中CODCr25200mg/L,石油类为10300mg/LSS约为400500mg/L。施工期砼浇筑和基坑废水产生量约3m3/d,主要污染物为SS,浓度约为600mg/L
2、废气
废气主要来源于施工扬尘。施工期产生的扬尘主要集中在土建施工阶段,按起尘的原因可分为风力起尘和动力起尘。其中风力起尘主要是由于露天堆放的建材(如黄沙、水泥等)及裸露的施工区表层浮尘由于天气干燥及大风,产生风力扬尘;动力起尘,主要是在建材的装卸、搅拌的过程中,由于外力而产生的尘粒再悬浮而造成,其中施工及装卸车辆造成的扬尘最为严重,施工扬尘产生浓度一般约为5~10mg/m3
露天堆场和裸露场地的风力扬尘量可按堆放场起尘的经验公式计算
Q=2.1(V50-V0)3e-1.023W
式中:
Q—起尘量,kg/t.a
V50距地面50 m 处风速,m/s
V0起尘风速,m/s
W—尘粒的含水率,%
V0 与粒径和含水率有关,因此,减少露天堆放和保证一定的含水率及减少裸露地面是减少风力起尘的有效手段。尘粒在空气中的传播扩散情况与风速等气象条件有关,也与尘粒本身的沉降速度有关。不同的尘粒的沉降速度见表5-1
据有关文献,车辆行驶产生的扬尘占总扬尘的 60%以上,车辆行驶产生的扬尘,在完全干燥情况下,可按下列经验公式计算:
Q0.123(V/5)(W/6.8)0.85(P/0.5)0.75
式中:
Q─汽车行驶时的扬尘,kg/Km·辆;
V─汽车速度,km/h
W─汽车载重量,t
P─道路表面粉尘量,kg/m2
5-1 中为一辆10 吨卡车,通过一段长度为1km 的路面时,不同路面清洁程度,不同行驶速度情况下的扬尘量。由此可见,在同样路面清洁程度条件下,车速越快,扬尘量越大;而在同样车速情况下,路面越脏,扬尘量越大。
5-1    不同粒径的尘粒沉降速度
粒径(um)
10
20
30
40
50
60
70
沉降速度(m/s)
0.03
0.012
0.027
0.048
0.075
0.108
0.14
粒径(um)
80
90
100
150
200
250
300
沉降速度(m/s)
0.15
0.170
0.182
0.239
0.804
1.005
1.829
粒径(um)
450
550
650
750
50
950
1050
沉降速度(m/s)
2.211
2.614
3.016
3.418
3.820
4.222
4.624
5-2   在不同车速和地面清洁程度的汽车扬尘
P (kg/m2)
车速(km/h)
0.1
0.2
0.3
0.4
0.5
1
5(km/hr)
0.051
0.086
0.116
0.144
0.171
0.287
10(km/hr)
0.102
0.171
0.232
0.289
0.341
0.574
15(km/hr)
0.153
0.257
0.349
0.33
0.512
0.861
20(km/hr)
0.255
0.429
0.582
0.722
0.853
1.435
3、噪声
噪声主要来自建筑施工、装修过程。施工期的噪声设备主要有挖掘机、铲土机、卡车、搅拌机、振捣机、起重机、电锯和压路机等,其噪声源强在87101dB(A)之间。本工程主要建筑机械施工噪声源强见下表。
5-3    主要施工机械噪声声级
施工阶段
施工
机械
噪声源强(dB
不同距离上相应的噪声强度值(dB
5m
10m
15m
20m
35m
50m
60m
土石方、打桩
风镐
95
73
67
63.5
61
56
53
51.4
土石方、打桩
压缩机
99
77
71
67.5
65
60
57
55.4
土石方、打桩
发电机
101
79
73
69.5
67
62
59
57.4
土石方
推土机
91
69
63
59.5
57
2
49
47.4
结构、装修
电刨
94
72
66
62.5
60
55
52
50.4
结构、装修
电锯
99
77
71
67.5
65
60
57
55.4
结构、装修
沙浆机
87
65
59
55.5
53
48
45
43.4
结构、装修
卷扬机
87
65
59
55.5
53
48
45
43.4
结构
搅拌机
87
65
59
55.5
53
48
45
43.4
4、固废
本项目施工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为建筑固废。施工建筑固废主要来源于建筑施工混凝土块、废包装、建筑边角料等,部分可用作基础填方,其余均由专业渣土运输车按照渣土办规定路线运至指定场地,尽量减少施工垃圾对环境和城市市容的不利影响。另外废包装等外卖处理;此外还有少量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按每人每日0.6kg计,施工人员30人,施工期为5个月,则产生生活垃圾4.5t可由环卫部门清运至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处理。
5、生态影响
项目施工期由于地表裸露,在降雨时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特别是暴雨径流时水土流失更明显,可能引起下水道堵塞或造成地表水中悬浮物的增加,应引起重视。
二、营运期主要污染工序
项目投入使用后,教练车产生的机动车尾气和汽车行驶过程中产生的扬尘将对大气环境造成影响,汽车噪声和人群噪声将对周围的声环境造成影响,办公人员、驾驶培训和考试的学员将产生污水和生活垃圾等。
1、废气
本项目建设主要为科目二考试,营运过程不设置食堂,产生的废气主要为汽车尾气。
教练车尾气:本项目为驾驶人考试中心(科目二考试),共拥有考试教练车40辆,平均每辆车年行驶4500km。根据类比资料,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浓度CO11.1mg/m3NOx0.29mg/m3THC3.55mg/m3。项目汽车行驶的道路扬尘,根据类比同类项目可知,产生量为53kg/d
2、废水      
项目不设食堂、宿舍,营运期间产生的废水主要为学员考试期间及教职工等产生的少量生活废水。项目劳动定员为40人,生活日常用水以45L/·d计算,即1.8m3/ d;根据业主提供的资料,考生每天平均为100人,用水以20L/·d计算,即2.00m3/d;项目年工作时间为260天,故总用水量为988.0m3/a。废水量以0.8计,废水产生量为790.4m3/a,生活废水的CODCrBOD5、氨氮、SS平均浓度分别约为400mg/L200mg/L40mg/L150mg/L,则其产生量分别约为0.316t/a0.158t/a0.032t/a0.119t/a
3、噪声
本项目营运期主要噪声来自教练车行驶产生的交通噪声、生活噪声等,经类比调查,噪声产生情况如下:
 1教练车行驶的噪声强度在5575dB(A)
 2生活噪声不定时发生,瞬时最大噪声可达到70dB(A)
 4、固废
项目建成后主要为科目二的考试,其固废主要为办公人员和学员生活垃圾。
办公人员和学员产生的生活垃圾:办公人员40人,年工作260天,垃圾产生量按0.5kg/·d计,即垃圾产生量为5.2t/a;考生每天平均为100人,按0.50kg/·d,即垃圾产生量为13.0t/a;项目排放的生活垃圾总量为18.2t/a
 
 
 
 
 
 
 
 
 
 
 
 
 
 
 
 
 
 
 
 
 
 
 

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
 内容
类型
排放源
(编号)
污染物名称
处理前产生浓度及产生量(单位)
排放浓度
及排放量(单位)
大气
污染物
教练车
NOXCOTHC
CO11.1mg/m3
NOx0.29mg/m3
THC3.55mg/m3
达标排放
水污染物
工作人员
学员生活污水
废水量
790.4m3/a
0
COD
400mg/L0.316t/a
0
BOD5
200mg/L0.158t/a
0
SS
150mg/L 0.119t/a
0
NH3N
40mg/L 0.032t/a
0
固体废物
工作人员、学员
生活垃圾
18.2t/a
委托环卫部门统一处理
噪声
教练车、人群
噪声
55~75dB(A)
达标排放
主要生态影响
本工程用地原为荒地。施工期间会对施工区域和乡村生态景观造成短期破坏,如建筑材料堆放中的临时占地,基础工程开挖、填土方作业带来的水土流失等,但其影响范围和程度有限。
厂区绿化系统可以改善城市部分生态环境,防污、减噪、滞尘,具有缓冲、调节等环境功能,在城市生态系统中担负着还原功能。
在绿色植物的物种配置上,宜乔、灌、草结合。由于也注意植物的季节性,力求多样化,故可使整个基地的景观呈现完美的构图效果。
 
 
 
 
 
 
 
 
 
 

环境影响分析
7.1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项目选址地现状为荒地。建设期的主要污染因素有大气、水土流失、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机械施工噪声及生态破坏等。
7.1.1水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废水主要有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和施工废水。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的排放量1.92m3/d,主要污染因子为CODBOD5SS等。施工砼浇筑废水和基坑废水主要污染物为悬浮物SS产生量约3.00m3/d。施工车辆冲洗废水主要为含有油污,产生5.00m3/d,主要污染因子为COD、石油类、SS
本项目建设场地植被破坏,造成土壤的裸露,在降雨时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特别是暴雨径流时水土流失更明显,可能引起造成地表水中悬浮物的增加,应引起重视。
为减小施工期废水对区域地表水体的影响,应采取如下措施:
1)施工场地周围修建围挡,避免废水直接外流,污染周边水体,特别要避免污水流入项目北面的水塘。
2)施工场地设化粪池,施工人员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再排放。
3)施工场地修建临时隔油池+沉淀池,设计容积均为10m3,车辆冲洗废水经隔油沉淀处理后可回用。项目基坑废水、砼浇筑废水应设置三级沉淀池充分沉淀后回用。生活污水经处理后方可排放。
4)施工场地局部应进行硬化处理,避免施工期因水土流失造成区域水环境污染。
5)基建完工后,及时恢复区域绿化和场地硬化,杜绝土壤裸露和水土流失。
采取上述措施后,项目施工期废水对周围地表水环境基本无影响。
7.1.2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本项目施工期扬尘主要来源于土建挖方、考场建设、建材运输等过程。为防止扬尘对局部环境空气的影响,应采取如下措施:
1)施工场地定时洒水,防止浮尘产生,及时对开挖地面进行压实和硬化,减少起尘量,并在晴天和干燥气象条件下保持每天多路面和地表开挖面进行洒水抑尘。
2)施工场地内运输通道及时清扫、冲洗,以减少汽车行驶扬尘。运输车辆进入施工场地应低速行驶或限速行驶,减少扬尘产生。施工场地出口修建临时洗车平台,尽量减少泥土带出现场,可减轻粉尘对周围大气环境的影响。
3)避免起尘原材料的露天堆放,所有来往施工场地的多尘物料(水泥、石灰等)均应加盖彩条膜、帆布等覆盖,控制扬尘污染。
4)施工工地内的泥浆作业和车辆清洗设施,必须配备相应的沉淀处理设施,泥浆不得外流;废泥浆应当采取密闭式罐车外运。
5)采用商品混凝土,避免混凝土现场搅拌粉尘污染。
6)使用围挡与非施工区隔离,减少施工扬尘对周围大气环境的影响。
7)建筑施工完工后,应及时完成渣土清理和绿化、硬化防尘工作。
经以上措施处理后,本项目施工期所产生的废气能够得到有效控制,对周围大气环境影响很小。
7.1.3声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噪声包括搅拌、切割、装卸等机械施工噪声和运输车辆噪声,施工场地各机械设备的动力噪声源声压级一般在85dBA 左右(距源10m处)在不采取任何降噪措施的前提下,经预测计算得出,施工机械噪声对不同距离的影响,见表7-1
7-1    施工机械噪声在不同距离处的声级                单位:dB(A)
声源
10m
50m
100m
120 m
150m
施工机械
85.0
71.0
65.0
63.4
61.5
由此可知,施工期的施工机械噪声对周边声环境影响较大,为减少施工噪声的影响,施工期应采取如下防治措施:
1)合理选择施工机械、施工方法、施工场地、施工时间,尽量选用低噪声设备,在施工过程中,应经常对施工设备进行维修保养,避免由于设备性能减退使噪声增大。
2)对高噪声设备,应设置临时隔声屏障。合理选择施工方法,避免连续施工。合理布局施工场地,尽量将高噪声设备布置在施工场地中部,尽量远离敏感目标。
3)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各施工机械的施工时间,在夜间2200至次日清晨600和午休时间(1200~1400)停止高噪声设备的施工作业,确保施工噪声能达标排放。
4)由于项目东侧距离居民点较近,建设单位应当施工过程中对东厂界和北厂界进行围挡施工,围挡高度不低于3m
综上分析,施工期噪声具有阶段性、临时性和不固定性的特征。尽管施工噪声对周边环境有一定的不利影响,但是施工期噪声影响是短暂的,一旦施工活动结束,施工噪声影响也就随之结束。
7.1.4固体废物影响分析
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包括弃土、弃渣两部分:厂区施工的废弃土石方及其他施工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废弃土石方主要来自厂区土地平整。其他施工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有废弃的碎砖、石、砼、冲洗残渣等各类建材的包装箱、袋及生活垃圾等。施工期对废弃的碎砖、石、砼、冲洗残渣等基本上就地处置作为填充地基用;包装箱和包装袋可回收利用或销售给废品回收站。
本项目施工过程产生的施工人员丢弃的生活垃圾通过及时外运后,不产生长期堆存于项目施工区域,对环境影响较小。
7.1.5、施工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项目施工期区域内土地土壤将出现裸露。施工场地局部应及时进行硬化处理,临时堆土场需修建围档护坡,避免施工期因水土流失造成区域水环境污染。加强疏水导流,防止暴雨冲刷造成水土流失。应尽可能抓紧施工,缩短工期,以减轻施工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基建完工后,及时硬化路面和恢复厂区绿化。施工期结束后随着绿化率的提高和场地硬化,生态影响也相应地随之消失。工程施工过程中,若发现有墓葬、化石、古钱币等有价值的古迹或文物时,应及时向有关文物主管部门汇报,必要时暂停施工。
综上所述,本项目施工期间污染环境的因素,可采取一定的措施避免或减轻其污染,使其达标排放,且这些影响是短期的,随着施工期结束,施工噪声、扬尘和水土流失等问题也会消失。
 
 
 
 
 
 
 
 
7.2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
7.2.1水环境影响分析
项目不设食堂、宿舍,项目场地内不从事车辆维修等活动,除生活污水外,无其他废水产生。营运期间产生的废水主要为学员考试期间及教职工等产生的少量生活废水。根据工程分析可知,项目废水量790.4m3/a。项目废水经四池净化系统预处理达到《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水作标准后用于周边农田灌溉,废水不外排。项目运营期污水对区域水环境影响较小。
项目位于城市近郊,但项目所在区无市政污水管网,不具备纳管条件,待具备纳入城市污水管网条件后,应当经预处理后纳入城市污水管网经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放。
7.2.2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不舍食堂及宿舍,大气污染源主要为驾考过程中的汽车尾气及扬尘。
教练车排放的汽车尾气:本项目为驾驶人考试中心,共拥有考试教练车40辆,,平均每辆车年行驶4500km。根据类比资料,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浓度CO11.1mg/m3NOX0.29mg/m3THC3.55mg/m3。场地内的路面和练车场都是沥清路面,且场地开阔,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为了减少机动车尾气的排放,要使用清洁汽油、柴油,并加强机动车的检修与维护。
教练车行驶过程中产生的扬尘通过类比同类项目可知,产生量为53kg/d,可通过午间或半晚对行驶路线进行洒水抑尘。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厂界废气无组织浓度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2中二级标准,对项目区域及周边环境空气影响较小。
7.2.3噪声环境影响分析
教练车产生的交通噪声,噪声强度在5575dB(A)。本环评建议建立车辆定期维护,保养的管理制度,以防止车辆故障形成的非正常噪声,同时确保环保措施发挥最佳有效的功能。
总的来说,项目应加强职工环保意识教育,提倡文明训练,防止人为噪声,训练场地基本不存在鸣笛情况,项目产生的噪声经场界围墙隔声和距离衰减后,在保护目标处能达标排放。
7.2.4固体废弃物影响分析
生活垃圾主要为日常生活和办公垃圾,项目排放的生活垃圾总量为18.2t/a,主要为果皮纸屑,在场内设置垃圾桶集中收集后,交当地环卫部门统一清运处理。生活垃圾做到日产日清。采取上述措施后,项目固体废物对周围环境基本无影响。
7.3项目选址合理性分析
本项目为湖南省湘乡市机动车驾驶人考场建设项目,项目选址位于湖南省湘乡市泉塘镇繁育村,项目拟建地现为荒地,本项目的建设符合该乡的规划整体要求(见附件2 湘乡市城乡规划局意见书),同时本项目的建设亦得到湘乡市人民政府的同意,详见附件3。目前区域供水、供电和电信工程已在区域内形成网络。评价区域内空气环境质量、声环境质量基本能满足相应功能区要求,所在区域有一定的环境容量;且无较大环境敏感目标,交通便利,综上所述,项目选址可行。
7.4平面布置合理性分析
总平面布置应根据科学合理的用地原则,在满足基本功能的同时,适当考虑未来发展,合理确定功能分区,科学组织人流和物流,根据气象条件,使建筑物朝向、间距,自然避风和绿化达到最佳程度。做到防火、卫生安全、道路规范,地面排水畅通,合理调配土石方,按照实用、美观、功能合理的原则布置。
本项目平面布置的设计充分利用项目地形,合理布局。本项目为不规则的四边形
项目根据科目二考试分别布置四个考试场所,内设置坡道定点停车、S曲线行驶、直角转弯、侧方位停车、倒车入库等培训基础设施,同时建立完善的驾校考试系统,项目总平面布置合理。项目平面布置图见附图3
7.5产业政策分析
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订本)中规定的行业鼓励类、淘汰类和限制类项目。本项目既不属于《产业结构调整目录2011年》中的鼓励类、也不属于淘汰类和限制类项目,属国家允许的建设项目。
7.6总量控制分析
根据国家对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要求以及本项目的工艺特征和污染物排放的特点,项目废水回用于周边农田灌溉,不外排。故本项目不单独设置总量指标。
7.7公众参与调查
1)调查对象及统计结果
为了解本项目生产过程中对周围敏感目标的影响,本次评价对项目周围可能受影响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了一次调查,共发放调查表13份,收回13份,回收率100%。调查个人均为周边居民,参与公众参与调查的个人详见表7-2,调查结果统计见表7-3,公众参与调查问卷详见附件5
7-2    参与公众参与调查的个人及单位一览表
序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文化程度
住址
职业
联系方式
态度
1
田申平
53
初中
长桥2
农民
13786286349
赞成
2
欧阳海坤
52
初中
繁育村
个体
13975201504
赞成
3
彭志美
48
初中
城西村
个体
13973281573
赞成
4
彭一琼
26
高中
长桥村
农民
13607326367
赞成
5
丁江华
43
初中
长桥村
个体
13873211057
赞成
6
黄卫文
35
初中
长桥村
个体
13907321057
赞成
7
杨泳宣
64
初中
长桥村
农民
13367422669
赞成
8
钟肖
31
高中
繁育村
个体
15873271803
赞成
9
龙甲辉
43
初中
繁育村
农民
13607321776
赞成
10
钟琴
32
初中
繁育村
个体
13875243955
赞成
11
湘乡市泉塘镇繁育村村民居委会
/
赞成
12
湘潭市万泰贸易有限公司
/
赞成
13
湘乡市泉塘镇人民政府
/
赞成
7-3   公众参与调查结果统计表
调查结果
调查内容
公众观点(%
A
B
C
D
E
F
您是否了解本项目的建设内容
了解
基本了解
不了解
 
 
 
100
0
0
 
 
 
您认为该项目所在地区环境质量如何
较好
尚可
较差
 
 
 
80
20
0
 
 
 
您认为该项目所在地区最迫切需要解决的环境问题
大气污染
水污染
噪声
固废
其它
0
0
10
0
50
40
您认为本项目建成后将产生哪些不利的环境影响
大气污染
水污染
噪声
固废
风险
生态
40
0
60
0
0
0
您对本工程采取的环保措施是否满意
满意
不关心
反对
/
/
/
90
10
0
/
/
/
您认为本项目的建设是否对区域经济发展是否有利
有利
不关心
反对
/
/
/
90
10
0
/
/
/
您对本项目选址所持的态度
同意
不关心
反对
/
/
/
100
0
0
/
/
/
您对本项目的建设所持的态度
同意
不关心
反对
/
/
/
100
0
0
/
/
/
对本项目的意见和建议
希望本项目快点建成,方便湘乡待考群众;给本村居民提供务工机会。
从表7-3可看出,①被调查者对本项目建设的了解程度表示了解的占100%;②被调查者认为该项目所在地环境质量较好的占80%,认为该项目所在地环境质量尚可的占20%;③被调查者中认为该项目所在地区最迫切需要解决的环境问题是其他问题的占50%,无污染的占50%,噪声污染的占10%;④被调查者中认为本项目建成后将产生的不利环境影响为噪声污染的占60%,大气污染的占40%;⑤被调查者认为本工程采取的环保措施满意的占90%,不关心的占;⑥被调查者认为本项目的建设对区域经济发展有利的占90%,不关心的占10%,⑦被调查者对本项目选址所持的态度为同意的占100%,⑧被调查者对本项目的建设持同意的占100%,无不赞成本项目建设。
7.8、环保投资  
项目总投资1500万元,项目环保投资为65万元,占总投资的4.33%,项目环保投资及三同时竣工验收见表7-4
7-4   项目环保投资及三同时验收表
序号
污染源
治理方案
环保投资(万元)
治理效果
废水防治措施
生活废水
四池净化+回用于农肥
10
达《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水作标准后灌溉
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汽车尾气
加强检修与维护
15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中二级标准
噪声防治措施
交通噪声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