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选址地现状为荒地。建设期的主要污染因素有大气、水土流失、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机械施工噪声及生态破坏等。
7.1.1水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废水主要有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和施工废水。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的排放量1.92m3/d,主要污染因子为COD、BOD5和SS等。施工砼浇筑废水和基坑废水主要污染物为悬浮物SS,产生量约3.00m3/d。施工车辆冲洗废水主要为含有油污,产生量约5.00m3/d,主要污染因子为COD、石油类、SS。
本项目建设场地植被破坏,造成土壤的裸露,在降雨时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特别是暴雨径流时水土流失更明显,可能引起造成地表水中悬浮物的增加,应引起重视。
为减小施工期废水对区域地表水体的影响,应采取如下措施:
(1)施工场地周围修建围挡,避免废水直接外流,污染周边水体,特别要避免污水流入项目北面的水塘。
(2)施工场地设化粪池,施工人员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再排放。
(3)施工场地修建临时隔油池+沉淀池,设计容积均为10m3,车辆冲洗废水经隔油沉淀处理后可回用。项目基坑废水、砼浇筑废水应设置三级沉淀池充分沉淀后回用。生活污水经处理后方可排放。
(4)施工场地局部应进行硬化处理,避免施工期因水土流失造成区域水环境污染。
(5)基建完工后,及时恢复区域绿化和场地硬化,杜绝土壤裸露和水土流失。
采取上述措施后,项目施工期废水对周围地表水环境基本无影响。
7.1.2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本项目施工期扬尘主要来源于土建挖方、考场建设、建材运输等过程。为防止扬尘对局部环境空气的影响,应采取如下措施:
(1)施工场地定时洒水,防止浮尘产生,及时对开挖地面进行压实和硬化,减少起尘量,并在晴天和干燥气象条件下保持每天多路面和地表开挖面进行洒水抑尘。
(2)施工场地内运输通道及时清扫、冲洗,以减少汽车行驶扬尘。运输车辆进入施工场地应低速行驶或限速行驶,减少扬尘产生。施工场地出口修建临时洗车平台,尽量减少泥土带出现场,可减轻粉尘对周围大气环境的影响。
(3)避免起尘原材料的露天堆放,所有来往施工场地的多尘物料(水泥、石灰等)均应加盖彩条膜、帆布等覆盖,控制扬尘污染。
(4)施工工地内的泥浆作业和车辆清洗设施,必须配备相应的沉淀处理设施,泥浆不得外流;废泥浆应当采取密闭式罐车外运。
(5)采用商品混凝土,避免混凝土现场搅拌粉尘污染。
(6)使用围挡与非施工区隔离,减少施工扬尘对周围大气环境的影响。
(7)建筑施工完工后,应及时完成渣土清理和绿化、硬化防尘工作。
经以上措施处理后,本项目施工期所产生的废气能够得到有效控制,对周围大气环境影响很小。
7.1.3声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噪声包括搅拌、切割、装卸等机械施工噪声和运输车辆噪声,施工场地各机械设备的动力噪声源声压级一般在85dBA 左右(距源10m处)。在不采取任何降噪措施的前提下,经预测计算得出,施工机械噪声对不同距离的影响,见表7-1。
表7-1 施工机械噪声在不同距离处的声级 单位:dB(A)
声源
|
10m
|
50m
|
100m
|
120 m
|
150m
|
施工机械
|
85.0
|
71.0
|
65.0
|
63.4
|
61.5
|
由此可知,施工期的施工机械噪声对周边声环境影响较大,为减少施工噪声的影响,施工期应采取如下防治措施:
(1)合理选择施工机械、施工方法、施工场地、施工时间,尽量选用低噪声设备,在施工过程中,应经常对施工设备进行维修保养,避免由于设备性能减退使噪声增大。
(2)对高噪声设备,应设置临时隔声屏障。合理选择施工方法,避免连续施工。合理布局施工场地,尽量将高噪声设备布置在施工场地中部,尽量远离敏感目标。
(3)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各施工机械的施工时间,在夜间22:00至次日清晨6:00和午休时间(12:00~14:00)停止高噪声设备的施工作业,确保施工噪声能达标排放。
(4)由于项目东侧距离居民点较近,建设单位应当施工过程中对东厂界和北厂界进行围挡施工,围挡高度不低于3m。
综上分析,施工期噪声具有阶段性、临时性和不固定性的特征。尽管施工噪声对周边环境有一定的不利影响,但是施工期噪声影响是短暂的,一旦施工活动结束,施工噪声影响也就随之结束。
7.1.4固体废物影响分析
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包括弃土、弃渣两部分:厂区施工的废弃土石方及其他施工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废弃土石方主要来自厂区土地平整。其他施工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有废弃的碎砖、石、砼、冲洗残渣等各类建材的包装箱、袋及生活垃圾等。施工期对废弃的碎砖、石、砼、冲洗残渣等基本上就地处置作为填充地基用;包装箱和包装袋可回收利用或销售给废品回收站。
本项目施工过程产生的施工人员丢弃的生活垃圾通过及时外运后,不产生长期堆存于项目施工区域,对环境影响较小。
7.1.5、施工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项目施工期区域内土地土壤将出现裸露。施工场地局部应及时进行硬化处理,临时堆土场需修建围档护坡,避免施工期因水土流失造成区域水环境污染。加强疏水导流,防止暴雨冲刷造成水土流失。应尽可能抓紧施工,缩短工期,以减轻施工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基建完工后,及时硬化路面和恢复厂区绿化。施工期结束后随着绿化率的提高和场地硬化,生态影响也相应地随之消失。工程施工过程中,若发现有墓葬、化石、古钱币等有价值的古迹或文物时,应及时向有关文物主管部门汇报,必要时暂停施工。
综上所述,本项目施工期间污染环境的因素,可采取一定的措施避免或减轻其污染,使其达标排放,且这些影响是短期的,随着施工期结束,施工噪声、扬尘和水土流失等问题也会消失。
|